
賈文勇攝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閱讀,猶如一場場奇妙的旅行,總能帶給我們豐富體驗。
網(wǎng)絡時代的閱讀不是傳統(tǒng)的手不釋卷,讀書也不是一個人的清修,我們喜歡指尖閱讀,也流連紙頁書香?;ヂ?lián)網(wǎng)讓寫作者和讀書人不再孤單,成友,成群,成圈,成長。全媒體書店、圖書推廣人、讀書公眾號、作家書友會……看這樣一些人從愛書出發(fā)推廣讀書,通過線上線下傳遞新的閱讀文化,建設書的理想國度。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不僅無限充盈著我們的心靈空間和精神維度,更刷新著我們的社交質(zhì)量、生活方式……
做讀書公眾號,魏小河不只是作者,還是編輯,更是運營者。
治療“不讀書癥”的讀書公號
2013年3月18日,我在工作間隙登錄微信后臺,注冊了一個賬號。當時我并不知道,這個賬號會給我?guī)矶啻蟾淖?,我只是像往常注冊博客或其他任何網(wǎng)站一樣注冊了它。叫什么名字呢?我想起了2010年曾在豆瓣阿爾法城里弄過一個虛擬小報以及副刊《不止讀書》。我已經(jīng)不記得為什么會取“不止讀書”這個名字,總之當我有機會再為自己創(chuàng)立一個園地的時候,首先想到了它。于是,就有了“不止讀書”。
在此之前,我喜歡讀書卻常常買了好多書顧不上讀,讀完書常有感想?yún)s懶于寫書評。做這個號的初衷是為了戒除我的“一懶二拖三不讀書癥”。一點兒不假,正是因為不止讀書,我才開始持續(xù)地讀書、寫作。
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微信公眾號和其他平臺很不一樣,它一天只能發(fā)一次信息,并且這信息用圖文組合起來,像雜志。而且后臺的各種功能,讓你覺得原本雜志的內(nèi)容脫離了平面的限制。
微信公眾平臺鼓勵傳播,我的前七個粉絲是辦公室的同事。然后,我到豆瓣小組去發(fā)小廣告,給別的微信號留言請求推薦,我還去百度貼吧等其他地方發(fā)帖。因為做這些事情的時間早,效果還不錯,我很快擁有了一萬粉絲。
之后,我在推廣上開始懈怠。一萬個人關(guān)注在我看來已經(jīng)夠多了,接下來想的是內(nèi)容。所以我策劃了很多互動專題,枕邊書、猜書名游戲、黑板報、送書活動等等。不再只是我單純地寫,我想方設法地去變換一些好玩的元素,讓這個平臺更有趣一些。跟寫博客不一樣,在微信后臺,我不光是寫作者,還是編輯者,更是運營者。
當然,我是很晚才知道我的這些身份的,在那時,我一直保持著一種身份:讀者。讀一直想讀的書,搜羅更多的書來讀,是一種帶著愿望又有點被約束的感覺。我開始有了一種自覺,開始關(guān)心讀者的反應,關(guān)心數(shù)據(jù),關(guān)心增長,并且有了競爭。你會看見有其他的賬號做得更好,那么你是不是也要進步?但是這與我的本心是有一點沖突的。我陷入了一種左手和右手搏斗的狀態(tài)。一方面,我希望只寫我想寫的,不管任何人;另一方面我不可能不管任何人,閱讀數(shù)是一種壓力,一種被注視的壓力。
一個普通讀者的園地
我很喜歡一句話,叫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你相信這件事情是有價值的,那么就去做,至于結(jié)果,是后面才要考慮的事。我相信,仍然還是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喜歡讀書,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同好。我相信即使在注意力稀釋的時代,還是有人愿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能夠與他們建立一種微弱的聯(lián)系,也是一件幸事。
我不覺得讀書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一定要比打游戲、比逛街更高級,因為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的價值。當你受創(chuàng)的時候,也許找朋友一起逛街打游戲比讀書有用得多。
在我看來,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必高看,當然也不要漠視。讀書不是神丹妙藥,沒有什么實在的用處。但是讀書又有它的無用之用,它可以為你建造一個精神家園,幫助你鍛煉思維,拓展視野,讓你體驗到更多更豐富的人生。
我說自己不是讀書推廣人,因為我不大愿意舉著擴音器大喊:快來看書呀,看書好啊。我相信個人的自我選擇才是真正的能量。我能做的首先得是我想做的。我想做的就是讀和寫。這使“不止讀書”和其他的讀書類微信號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就是我,一個普通讀者,我所做的事情有點類似于周作人所說的耕耘“自己的園地”,我看了一些書,覺得還不錯的,寫一篇文章,說一說它是什么,它好不好,為什么好,就是這樣。所以,“不止讀書”其實是一個很任性的平臺。
讓喜歡讀書的人在此相遇
對我來說,做“不止讀書”是一件幸運的事。這三年我寫了幾百篇文章,看了比以前更多的書,更重要的是,我感到了自己的價值。我很感激我的讀者,讀者的反饋帶給我一種自己很難獲得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他人的眼光中。在此之前,我也許知道自己喜歡寫,但是沒有人能證明我寫的是有價值的。只有有人看到,并且有所反饋,一切才變得生動起來。所以,我并不是在推廣閱讀,我是在通過閱讀和寫作發(fā)現(xiàn)自己,確認自己。如果說“不止讀書”起到了一點讓更多的人看書的作用,那也是附加值。
還有一個附加值,去年6月份,三聯(lián)生活書店出版了《獨立日:用一間書房抵抗全世界》,這是我的第一本書。接著是《失眠書》。我終于實現(xiàn)了少年時的夢想,將自己的文字變成印刷品,這一切很不真實,卻又如此真實。
在“不止讀書”漸漸被人關(guān)注之后,我認識了更多的人和他們的世界,這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認識一個有意思的人,和讀到一本有意思的書同樣快樂,甚至更加快樂。
因為這個緣故,我發(fā)起了不止讀書會,這是一個非常松散的讀書會,目前在北京、廣州、深圳、鄭州、合肥、西安等十幾個城市擁有分會,所有的活動都由各地書友自發(fā)組織。在這些聚會中,我更看重的倒不是一本書得到了怎樣的討論,我看重的是人的價值。不止讀書會正是一個小平臺,讓喜歡讀書的人彼此相遇。
我最欣慰的事情是,不止讀書會上誕生了不少情侶,甚至夫妻。大家因興趣相投而結(jié)合,而我在這里做了一點點事情,這很令人高興。
“不止讀書”就是這樣一點點地滑過了時間。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變故,我會繼續(xù)不止讀書,讀書不止。(魏小河)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