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旅游市場迎來了暑期出游高峰。紅色是暑期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走進紅色景區(qū)、參觀紅色遺址、聆聽紅色故事、體驗紅色場景、感悟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各地紀念館、革命舊址、紅色景區(qū)等游客預約量、參觀量大幅增長,紅色旅游掀起新熱潮。
紅色旅游蓬勃發(fā)展,彰顯了紅色文化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恩奮進的真摯情感和思想自覺,是高度歷史自信、文化自信的直接體現(xiàn)和時代表達。
實踐證明,紅色文化傳承與紅色旅游發(fā)展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在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更加深刻認識紅色文化傳承與紅色旅游發(fā)展之間的互動關系,進一步在資源挖掘、形式創(chuàng)新、有效傳播上下功夫,以紅色旅游高質量發(fā)展促進紅色文化高水平活化利用,讓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相得益彰。
一是深挖細研,在資源挖掘上下功夫。紅色旅游競爭力大不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紅色文化資源是否得到全面梳理、深入挖掘、系統(tǒng)研究。
這就需要始終把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作為基礎性、長期性工作,通過縱向的深度挖掘和橫向的廣度歸納,為紅色旅游發(fā)展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支撐,進一步暢通紅色文化研究成果轉化為紅色旅游吸引物的通道,為紅色旅游提供不竭的源頭活水。
二是深思細想,在形式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紅色旅游吸引力強不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紅色文化是否得到全面展示、靈活表現(xiàn)、深度體現(xiàn)。
紅色文化真實而又鮮活,具有跨越時空的感染力。這就要求不斷實現(xiàn)形式和載體創(chuàng)新,在“一看二聽三唱”的基礎版本上,迭代升級多維度、多視角、多媒體、多場景的形式和表達,推動紅色旅游向復合型、科技型、互動型方向發(fā)展。特別是要引入跨界融合理念,重點運用沉浸式舞臺技術,營造更加生動的體驗場景,讓游客既能聽到紅色故事,又能看到紅色故事的畫面,更能走進紅色故事的場景。
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推出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重慶·1949》《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等全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實景演出,創(chuàng)新和豐富了紅色故事的敘事手段和演繹場景,讓游客在極具震撼的沉浸體驗和全面立體的感官沖擊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精神洗禮和思想升華。
三是深耕細作,在有效傳播上下功夫。紅色旅游影響力大不大、寓教于游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紅色文化是否得到有效傳播。
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奉獻精神等具有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是凝聚人心、激勵向上的澎湃動力。紅色旅游發(fā)展的核心是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這就要求進一步拓展紅色旅游的游客群體,不斷擴大紅色文化的受眾群體,提高紅色文化的傳播深度和廣度。
途牛旅游網(wǎng)發(fā)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紅色旅游消費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參與紅色旅游的用戶中,18至35歲的中青年用戶出游人次占比達到50%,親子客群出游人次占比達到36%。
可以看出,中青年已經(jīng)成為紅色旅游的消費主力。各地應積極關注和把握紅色旅游年輕化、親子化、國際化等趨勢特征,針對重點游客群體,開發(fā)配套產品和服務,樹立具有吸引力的紅色旅游品牌,助推和強化紅色文化的大眾傳播、代際傳播和國際傳播,讓更多人知曉、熟悉、傳承紅色文化。
來源:《中國旅游報》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