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襄縣留暉洪福寺位于定襄縣城南7.5公里處南王鄉(xiāng)留暉村中心,海拔774米。據(jù)該寺現(xiàn)存經(jīng)幢記載,此寺始建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元泰定元年(1324年)重修,明、清、民國時期均有修葺,現(xiàn)存建筑均為明清時期的遺存,總占地面積3655平方米。洪福寺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代組群建筑,現(xiàn)存建筑13座37間,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有正殿、圣母樂亭、天王殿、二郎廟、惠應圣母廟、伽藍廟、閻王廟、關帝廟、觀音廟、龍王廟等,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其中圣母樂亭為國內(nèi)現(xiàn)存唯一居佛教廟中軸戲臺。為清順治乾隆光緒年間五臺山周邊360寺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研究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2004年6月10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0月,定襄縣人民政府設立留暉洪福寺文管所,對留暉洪福寺進行專門保護。2008年2月,又在此基礎上設立七巖山景區(qū)管理處加大對留暉洪福寺的保護力度。2006年以來,省市縣政府累計投資238萬元,對留暉洪福寺進行了全面修繕和消防供水設施的修建。
2020年已由山西文博集團對留暉洪福寺進行了全面勘察,完成了環(huán)境保護項目計劃336.7萬元,壁畫保護工程39.5萬元的立項報告,目前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文物局立項后進一步深度推進。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