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娟”“到!”,“李亭頡”“到!”……
11月9日凌晨5點30分,一陣鏗鏘有力的點名聲過后,軒崗煤電醫(yī)院34名醫(yī)護人員分頭奔赴8個采集點進行核酸采集工作。
面對反復(fù)出現(xiàn)的疫情,面對傳播能力強、傳播速度快、隱匿性高的病毒,她們沖鋒在前,與病毒賽跑;她們舍下嗷嗷待哺的幼兒、上網(wǎng)課的子女、需要照顧的老人,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當了戰(zhàn)“疫”先鋒。在她們眼里,疫情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她們要做那道刺破黑暗的第一縷陽光,迎接黎明的到來。
清晨6點,天依然漆黑。焦家寨礦衛(wèi)生所的6名護士,在生產(chǎn)樓前等候公司醫(yī)院醫(yī)務(wù)者們的到來,她們要共同為一二線的員工采集核酸。
“哧、哧哧!”冰冷的消毒液噴在手上隔著手套還覺得冰涼,但誰都沒有聲張。
“來,張嘴。好的,裝好您的身份證?!彼齻円痪渚涠谥龊怂岬膯T工。
手消、采樣、收集樣本、封管,醫(yī)護人員之間相互配合有序,動作行云流水,不帶絲毫拖沓。其實,同樣的動作,同樣的囑咐,她們每個人都重復(fù)過上千次。腳冷了就跺跺,手冷了就搓搓,心卻始終是急切火熱的。“大白,媽媽,我又見到大白了。”
清晨7點,焦家寨礦11號樓前的核酸采集點,一位梳著朝天小辮的小姑娘,踮著腳尖,仰頭配合醫(yī)護人員采集核酸。
“大家排隊保持一米距離,提前準備好身份證?!苯辜艺V衛(wèi)生所護士閆瑞芬囑咐著排隊的人們。
“來,張嘴,好,你真棒!”公司醫(yī)院的李亭頡彎腰采集核酸,在她的面前,一位看起來大約五六歲的小姑娘踮著腳尖,正努力地向她靠近。
“阿姨,加油!”做完核酸,小姑娘迅速戴好口罩,小手比劃的卻是一個愛心的動作。
“加油、加油、加油……”后面的隊伍由近及遠傳來陣陣加油聲。
在透明的面罩下,醫(yī)護人員的眼中噙滿淚水。她們被大家的熱情感動著,也為自己的辛勞感動著。
“咦,你還帶著一個充電寶?!眲傋鐾旰怂岬睦罱阍儐栒谧霾杉ぷ鞯拈Z瑞芬。
“充電寶是我們的標配,每次出來采集,沒有充電寶,手機的電量是支撐不到最后的。”旁邊的醫(yī)護者說。
“阿姨能不能先幫我做個核酸,我馬上要回去上網(wǎng)課?!币晃恍∧泻⑶忧拥赝按蟀住闭f。
“讓孩子們先做吧,咱們大人們晚點做沒事,來,孩子們,你們都排到前面去?!比巳褐袀鱽硪魂嚶曇?,高高低低的男孩女孩們迅速挪到隊伍的前面。
“謝謝阿姨?!弊鐾旰怂岬哪泻ⅲx謝聲與他的身影同時跑遠。
疫情當前賽速度,危難險急見擔當。當初冬的風掠過軒崗大地的時候,軒崗煤電公司的醫(yī)護人員和廣大員工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匯聚起萬眾一心戰(zhàn)疫情的決心。戰(zhàn)疫,我們奔跑在路上。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