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米北面”反映了我國南北方在飲食文化上的差異,意指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卻熱衷于面食。那么,米和面相比哪一種營養(yǎng)更高?吃哪一種對身體更好?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
首先,米飯的脂肪含量明顯高于面食;其次,米飯中常量元素鉀、鎂與微量元素鋅的含量以及尼克酸的含量均高于面食。
而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面食則更勝一籌。首先,面食的蛋白質(zhì)含量比米飯高3%以上,因而有補虛損、強氣力的功效。此外,面食中維生素B1、B2、E的含量,鈣、磷、鈉等無機鹽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硒的含量均高于米。但是,面食的熱量也要高于米飯。100克米飯中含有熱量116大卡,而100克面食中則含有熱量280大卡,比米飯高了一倍還多。
那么,吃面食對身體更好還是吃米飯對身體更好呢?其實,兩者都不宜多吃。米飯和面食這類精制主食雖然可以提供豐富的能量,但其缺陷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導(dǎo)致血糖波動較大,容易引起體內(nèi)代謝異常,與肥胖、糖尿病、子宮內(nèi)膜癌等疾病的發(fā)生有關(guān)。同時,米飯和面食的營養(yǎng)成分較為單一,雖然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但含量并不豐富。然而,中國居民在主食攝入方面的主要問題就是精制主食的攝入量比例過高,而粗雜糧明顯不足。所以,由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疾控局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強調(diào),居民每人每天需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要占到50~150g,薯類要占到50~100g,也就是說主食中的一半以上都應(yīng)該是全谷類、薯類等粗雜糧。
因此,與其考慮多吃米還是多吃面,不如多吃一些粗雜糧來平衡飲食健康。
(責(zé)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