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黃河,每個人都會有無限的遐想:大禹治水的典故,鯉魚跳龍門的傳說,“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風在吼,馬在叫”的歌曲……黃河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誕生與成長,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fā)源地,因此又被稱為“母親河”?!澳赣H”這兩個神圣的字眼,飽含了華夏兒女對黃河母親的溫情與敬重,它維系著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國人民情感的象征,更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圖騰。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雪域之泉,沿著高山峽谷向東奔騰,途經(jīng)中游的黃土高原后改變流向,沿晉陜邊界轉(zhuǎn)彎,從北向南蜿蜒而下,到達晉陜豫交界處后再次彎向河東,匯入渤海。黃河一路彎曲,不僅裹挾了大量的泥沙,也融入了秦晉之地柔中帶剛的性格。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詩中的“九”并非說黃河只有九道灣,在這里是泛指,形容數(shù)量很多。陜北民歌中唱“我曉得,天下黃河有九十九道灣哎”,事實上黃河共有幾道灣沒人說得清,但那一道道灣卻彎出了黃河水的秀美與壯闊,極具藝術(shù)性和觀賞性。
山路彎彎,水隨路轉(zhuǎn)。黃河水在秦晉兩地的峽谷中逶迤綿延,宛若一條隨風飄舞的黃色綢帶,曼妙的曲線靈動活潑,勾勒出了萬種風情,與峽谷剛毅的峰線形成對比,展示出了奪人心魄的大自然力量。
偏關(guān)是黃河入晉的第一縣,老牛灣是黃河入晉的第一村。老牛灣古村落依山而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滄桑歷史的地方,村里至今仍保留著明朝時的一座屯兵城堡和部分長城古跡。除此之外,村子里隨處可見石板路、石墻院、石窯洞、石碾、石磨、石倉……整個村莊仿佛是一個陳列著石頭建筑的博物館,無時無刻不在散發(fā)著古樸深邃的歷史魅力。
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殘存的長城古堡與烽燧共同托舉起黃土高原五百多年的厚重歷史,訴說著無數(shù)戍邊將士的悲思鄉(xiāng)愁。桀驁不馴,咆哮奔騰,放縱的黃河水進入老牛灣忽然收斂起了野性,迂回轉(zhuǎn)身,流淌成一曲溫婉纏綿的情歌。長城無語,黃河低吟,剛?cè)岵?,靜中有動,實為一處獨特的景觀。
乾坤灣位于萬家寨和老牛灣之間,是黃河入晉的第一灣,因水面和陸地天然構(gòu)成一幅太極圖,暗合天地自然之理,故而得名。上世紀九十年代,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建成,黃河在此流速減慢,水質(zhì)也清澈了許多。碧綠的黃河水,起伏的黃色丘陵,共同繪出一幅壯美的晉北畫卷。
壺口瀑布是整個黃河勝景的精華。黃河奔流至此,幾百米寬的河床突然變窄,急劇收攏,河水因此形成巨流,奔騰怒吼著從二十多米高的陡崖處跌落至深潭,飛珠濺玉,波瀾壯闊,形如倒懸的巨壺,傾注而瀉,頗有“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因此得名“壺口”。壺口瀑布以秦晉峽谷為分界線,河西屬陜西省宜川縣壺口鄉(xiāng),河東屬山西省吉縣壺口鎮(zhèn)。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壺口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素有“金瀑”之美譽,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洪波洶涌,激湍翻騰。氣勢磅礴的黃河水,曾經(jīng)撼動了一位名叫光未然的年輕詩人的內(nèi)心,他激情澎湃地寫下一首《黃河吟》,后經(jīng)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譜曲,一首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精神的大型合唱曲目——《黃河大合唱》就誕生了。這首歌曲氣勢宏偉壯闊,音調(diào)清新樸實,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生動地展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的壯麗圖景,塑造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華北平原西邊的黃土地上有一個地方叫山西,它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在這里,獨特的地域風情孕育出了燦爛的黃河文明。皇天后土,兒女情長,黃河之水,氣吞山河。喝不夠的家鄉(xiāng)水,看不厭的黃河美。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