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定娘子關位于晉冀交界處,作為扼守三晉的東大門,是長城上的著名關隘,有“天下第九關”之稱。

廣武白草口長城為明代修建的內(nèi)長城,沿山勢逶迤起伏、連綿不絕。

天鎮(zhèn)李二口長城屬明代外長城,是現(xiàn)存較完整的土筑長城。

左云摩天嶺長城像一條巨龍盤繞崇山峻嶺之上,匯集游牧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被譽為“小八達嶺”。

大同長城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后,歷朝歷代都在此修建長城。

陽高守口堡為明長城大同鎮(zhèn)關口堡,曾被稱為“山西之肩背,神京之屏障”。

廣武長城隨山勢曲折而起伏,被磚石包砌,極具軍事科學研究和旅游觀賞價值。

靈丘平型關是內(nèi)長城的一個關口,其形如瓶,東連北京紫荊關,西接雁門關,結成一條嚴固防線。

代縣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在千年歲月里,當戰(zhàn)爭來臨,它們是中原的守護者;處和平時期,它們是邊貿(mào)通道。而今,這些曾經(jīng)的中原鑰鎖、古道險隘一片安定祥和,已成為旅游勝景——它們就是橫亙于三晉大地上的列列長城。
長城,糅合了時間與血肉,將陡峭的群山連接成了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我省長城遺址從戰(zhàn)國延續(xù)至明清,幾乎涵蓋我國歷史上修筑長城的所有時代,現(xiàn)存較完整的城墻和遺跡有1500多公里。它們或險峻雄渾,或古樸蒼涼,“漢高祖北征”“昭君出塞”“胡服騎射”“楊家將鎮(zhèn)守三關”……都與它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
長城,溝通了古代與現(xiàn)今,一段段冰冷的城墻成為會呼吸有溫度的載體。它歷來拒卻擄掠與兵戈,但從未停止交流、貿(mào)易與融合。往昔的鐵馬冰河早已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幸福生活,以及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站在山西古老的長城上,從沉默不語的一磚一瓦、一隘一堡中思尋這個恢宏的人工建筑,穿越時空體驗著滄桑歲月與邊塞風情。
本版策劃:李聯(lián)軍 本版責編:黃靖 本版文字:黃靖
本版攝影:孫榮祥 劉通 王彥軍 武濤 韓建軍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