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割玉米就罷了,被警察抓到還不承認!”
“就是,憑啥偷了玉米還不賠償?”
“鄰里鄰居的咋能做出這種事呢?”
“咱們當著法官的面一起算算這筆賬!”
調解還沒開始,雙方當事人濃濃的火藥味便充斥著整個法庭。
“好了,原被告都消消氣,注意自己的言辭,有話好好說?!?/strong>調解員王永梅一邊安慰當事人的激動情緒,一邊做調解前最后的準備工作。
當事人為何如此動怒?
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
他們的“玉米糾紛”
玉米消失了
不久前,河曲縣某村的兩位村民發(fā)現(xiàn)自家種植的玉米被人偷割,多方查找無果后,選擇報警。經(jīng)公安局民警調查得知,這兩位村民丟失的玉米被住在另一村的張某收割,民警找到張某要求其對兩位村民作出賠償,而張某卻拒絕賠償。無奈,兩位村民向河曲法院分別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得到被收割玉米的賠償。
法院受理了
河曲法院受理了這兩起案件后,考慮到案件標的額較小,案情較簡單,且原被告雙方是鄰居,本著盡快修復鄰里關系的想法,決定組織雙方進行調解。讓調解員王永梅感到意外的是,這起玉米損失賠償糾紛,雖涉案人數(shù)不多,金額不大,但由于直接關系群眾自身利益,雙方爭執(zhí)較大,調解遠比想象中困難。
“種一季糧食不容易,剛成熟又被別人收走肯定很鬧心。這事要想處理妥當,還得你們雙方談談心?!?/strong>王永梅在現(xiàn)場對雙方當事人說。在充分聽取了原被告的心里話后,王永梅對雙方的意見和看法一一進行了分析解答,逐漸消除了他們之間的隔閡,又通過耐心細致的釋法明理,被告終于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問題又來了
正當王永梅以為調解即將成功時,新問題來了。由于玉米產(chǎn)量受品種選擇、土壤種類、肥水管理、病蟲防治、氣象因素、種植密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很難準確預測今年玉米的具體產(chǎn)量,因此“到底該賠多少錢?”再次引發(fā)雙方爭執(zhí)。
經(jīng)過實地勘察,王永梅對玉米收成、土地構成、畝產(chǎn)、每畝地收入以及損失情況等有了較全面的了解,調解思路進一步明晰?!肮Ψ虿回撚行娜恕保谕跤烂返牟恍概ο?,雙方就玉米損失問題終于達成和解協(xié)議,協(xié)商好賠償費用后,被告當場履行了賠償義務。
近年來,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糾紛,河曲法院始終緊握天平兩端,掌握案件爭議焦點,本著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用真誠和熱情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以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賴,兌現(xiàn)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鄭重承諾。
(責任編輯:蔡文斌)